2017 年 6 周
-
没有导演、编导,甚至没有详细脚本,但他们的模版精确到了每一秒,流程也被精确复制。风格也被统一到了每一个镜头、每一个标点。
#thisiswhywecanthavenicethingsinchina
精确到了每一秒还算真实了吗?让我想起 casey 视频吸引我的地方
-
一天世界会员通讯:深圳为什么山寨?
明明有这么多可以看的展览、可以听的音乐会、可以参加的文化活动,为什么不去?这未必是「文化素养」的问题。去问大部分人「应不应该常去看看博物馆」,答案都会是肯定的。不去,是因为在心理上对文化活动本身、以及定期参加文化活动的人群进行了隔离。那些是被称作文艺青年的「她们」,我们不是她们。文化活动是「高大上」的,我还没有那么「高大上」。不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几乎成了自我身份认知的一部分。隔离未必意味着不去。它是一种把生活和艺术割裂开来的态度,也就是本文开头 Jonathan Blow 所说的逃避主义。在今天,减压几乎成了艺术唯一的功能,艺术因此变成了高级日式小甜点。过着(或自认为过着)「悲惨而充满缺憾」的人生的上班族利用年假逛遍全球顶级博物馆,享受自己在消费社会游刃有余的欣快感,然后回到 Herman Miller 的 Aeron 椅子上继续抄袭、山寨、拼攒那些「妳不能不看的十大神级博物馆」的文章。
年前去了一次四川省美术馆,意外的是里面大多数人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小孩,二十多岁的青年并不多,不知道是不是文中提到的「隔离」大多出现在我们这代身上,习惯简单粗暴懒惰的加上标签有关,就像朋友提到这次春晚给新疆人贴上的标签一样。
-
刚好同时看了这篇文章: 爱、性和残疾
-
Today in 1984, this pic was taken of the first untethered spacewalk
让人想起杉本博司的作品《海景》系列
另一张更为人所知照片:Backpacking